"聒噪"这个词,经常用来形容声音嘈杂、喧闹,或是表示对他人的打扰、烦扰。然而,许多人将"聒噪"误读为guā zào,实际上,它的正确读音是guō zào(音同锅灶)。
聒,读作guō,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本作𦕾,直到隶书、楷书时写作聒。从耳,其古文字形像是耳朵,由“耳”组成的字大多与耳朵有关,如聆、聪、聊、耷、聋等,在这里表示“聒”字与耳朵有关;𠯑表声,意思是塞口,在这里表示“聒”的意思是嘈杂声刺耳烦心,恨不得塞住其口。《说文解字》中说:“聒,本作𦕾。讙语也。”《广韵》中说:“声扰也。” 所以“聒”的本意是声音嘈杂、喧哗。如:絮聒(唠叨不休)、聒耳(杂乱刺耳)、聒扰(嘈杂打扰)、碎聒(声音细碎嘈杂)、聒叫(扰人的叫声)。“聒”字的古诗词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的诗:“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诗中的“聒天响”指的是滔天巨浪“响声震天”,大风猛吹不停止。诗仙李白的诗:“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诗中的“聒”指的是秋蝉在梧桐树中上不停地“吵闹”,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悲凉。清代第一才子纳兰性德的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里的“聒”指的是“嘈杂的声音”,打碎了词人思乡的梦。噪,读作zào,是一个形声字。本作喿,到了楷书时,按照形声字造字法改写成”噪”。喿的古文字形是树上长了三张嘴,表示树上的鸟儿们在不停地鸣叫。《说文解字》中说:“喿,群鸟鸣也”,本义为虫鸟喧叫,也指大声喧嚷。如:狂噪(高声叫嚷)、噪声、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蝉噪(蝉声喧聒)、噪扰(喧嚷搅扰)。“噪”字的成语名噪一时: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狐鸣枭噪:比喻小人气势嚣张。“噪”字的古诗词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的“蝉噪”指的是“蝉鸣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宋代词人柳永的词:“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词中的“残蝉噪晚”指的是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聒”指的是嘈杂的声音,“噪”指的是虫鸣鸟叫,大声叫嚷。“聒噪”的正确读音是guō zào,用来形容声音嘈杂、喧闹。更多小七解字请点击下方链接:
"命运多舛"的“舛"不读chuǎi,也不读jié
“伛偻”的“偻”不读lóu,80%的人都读错了
“怙恶不悛”的“怙”不读gù,“悛”不读jùn
“蓬荜生辉”的”蓬荜”究竟指的是什么?涨知识了!
“繁文缛节”的“缛”不读rǔ
“准噶尔”不读zhǔn gé ěr
“拨冗莅临”中的“拨冗”不读 bá róng
“讣告”不读“bǔ gào”,也不读“pǔ gào”
“噱头”的“噱”不读 xuè ,也不读jué
“荦荦大端”的“荦”不读láo,正确读音是什么?
“及笄年华”的“笄”不读bìn ,也不读sh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