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去,出不来”,这是“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的意思,在西方探险家眼里,它是“死亡之海”。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尝试着在塔克拉玛干松软的流动性沙丘上修筑公路。现在,已有两条沙漠公路南北贯通塔克拉玛干,它们的成功诞生,为塔克拉玛干带来了什么,甚至为世界治沙难题解决了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欧亚腹地的一处“沙海”,流沙就像大海里的浪涛,不时袭来的沙尘暴,也正如同大海当中的飓风一样,让过往这里的旅人心惊胆颤。横穿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让新疆最南部、昆仑山脚下的各族民众,彻底摆脱了沙漠的束缚。 摄影/ 李学亮阳光灼晒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酷热无比,我们奔跑在沙漠腹地的公路上,汽车空调不停地吹出强劲的冷气,让人感觉不到窗外的炎热。因为有贯穿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存在,使我们有机会成为沙漠腹地来往穿梭的过客。新修的道路平坦舒适,坐在车里,时速达到120公里,没感觉太大的颠簸。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成片的胡杨,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处奇迹,因为有河流的存在,这里生机盎然。
曾经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翻开地图,看看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山脉从三面环绕着,像是一个巨大的口袋,袋口向东方敞开怀抱。然而东部季风送来的暖湿气流在离这里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就被“消化”殆尽,西部高耸的绵绵山脉又阻挡了来自西方的水汽,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塔里木盆地诞生了中国面积最大的流动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