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
许多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在体验中说出艾略特于1925年写下的预言:
我们是空洞的人
我们是被塞满了的人
相互倚靠在一起
脑中被填满了稻草。唉!
有形状却没有形式,有影子却没有颜色,
瘫痪了的力量,有姿势却没有动作;
……
艾略特《荒原》英文版封面
也许一些人会猜想,这种空虚,这种对于知道自己的感受或需要的无能为力,是由于这一事实而引起的,即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一个战争的时代、征兵的时代、经济变动的时代,无论以何种方式来看待,我们将要面对的都是一个不安全的未来。因此,难怪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订出计划,并感觉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得出这个结论过于肤浅。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要阐明的那样,这些问题比那些引起它们的外在机缘要深刻得多。而且,战争、经济巨变和社会变化实际上与我们所讨论的心理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同一种潜在情势的症状。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提出另一个问题:“也许那些前来寻求心理学帮助的人们真的感觉到了空虚和空洞,但是难道这些问题不是神经症问题吗?难道它们并不一定适用于大多数人吗?”诚然,我们将会这样回答,进入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学家的咨询室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大体上说来,他们是社会传统的掩饰和防御方式对其不再起作用的人。他们通常是社会中更为敏感、更具天赋的成员;他们需要得到帮助,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是因为相对于那些“适应良好的”能够暂时掩盖自己内在冲突的市民而言,他们不能成功地将这些冲突合理化。
那些在为内部整合而斗争的过程中前来寻求心理治疗帮助的人——为我们认识社会心理表层之下的冲突与紧张提供了一个具有启迪作用且意义重大的晴雨表。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个晴雨表,因为它是那些尚未爆发,但也许很快就要在社会中广泛爆发的混乱与问题的最佳索引之一。
存在感是通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线索。看待一个人,尤其是其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应当视其以对自身的感受而定。存在感越强、越深刻,个人自由选择的范围就越广,人的意志和决定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责任感,人对自己命运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存在感,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听命于他人,不能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人的存在始终是现实的、个别的和变化的。
人一生下来,就存在于世界之中,与具体的人或物打交道。换句话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要现实地接受世界中的一切,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命运。
现代人逃避自我,不愿承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在面临自己的生存处境中感到软弱无能,失去了意志力。他不敢直面自己的生存境况,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焦虑,而是躲避焦虑以保护脆弱的自我,结果使得自己更加焦虑。
个体顺从世人,不再拥有直面自己存在的勇气。他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处于虚空之中。
(文章摘自罗洛·梅《自由与命运》,有删节。)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1869-1954),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冷漠在我们看来尤其重要,因为它与爱和意志关系密切。恨并非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