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甄宓的贤名,也因此闻名各地。
嫁作袁家妇
本就是世家出身,又美艳绝伦,如今贤名远扬,这妥妥就是一枚富贵人家的媳妇人选。很快,冀州牧袁绍便派人来说媒了,如此亲家,甄家当然欣然应允。就这样,甄宓嫁进袁家,成为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
当时的袁绍正春风得意、兵强马壮,虽然彼时各路混战,但世人大多认为天下终究要被他收入囊中,那时候甄宓也就是数一数二的贵妇了,幼时术士的预言也就真的实现了。
然而现实却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一直顺风顺水的袁家,突然就不顺了。先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北,接下来是袁绍病逝,袁家内讧。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大军包围了冀州邺城。
彼时,袁谭和袁尚合家都已不在邺城,袁熙则带领部下守在幽州,所以邺城如今只有袁熙的妻子甄宓和她的婆婆刘夫人守着。
所以曹操来到城下时,异常兴奋,不仅因为这是袁家的大本营,还因为城中有着他一直垂涎的大美人甄宓。据说当年曹操听闻甄宓嫁入袁家时,痛心疾首,认为一代美人被糟蹋了。如今这位美人就要落入自己手中了,虽然她已经是有夫之妇,但那又如何?自己接手二婚女又不是一两回了。
曹操咽下一口哈喇子,命人将袁府守住,不准任何人进入,更不许随意伤害府中之人。他要整理下自己,拿出一个中老年男人最帅的姿势去见见这位传说中才色双绝的女子。
然而当他走进袁府,却傻了眼,一个人已经先行闯入,并也对甄宓表现出浓烈的爱意,这人就是他的儿子曹丕。
易嫁曹丕
曹丕不顾军令,现行闯入袁府,只见一个老妇人坐在大堂上,旁边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因为害怕,她将脸深深埋入老妇的膝上。
曹丕一看便知,那是甄宓。
彼时甄宓披头散发,脸上还有尘土,曹丕上前用丝巾擦拭,露出真容来,那一刻,曹丕被其美貌击得神魂驰荡,手中的剑都抓不稳,一连退了好几步。刘夫人见状,欣慰地悄悄和甄宓说:“我们不用被杀了”。
曹丕镇定下来,声称不会让袁家家属受到伤害。曹操进来后,曹丕赶紧上前请罪,而后便是直言看上了甄宓,要娶回家。曹操到底是一代枭雄,理智很快战胜了情感,当场“遂命曹丕纳之”。望着甄宓称赞一句“真是个好儿媳”。走了。
据说庆功宴上,曹操还酸溜溜地笑称这一战是便宜了曹丕那小兔崽子了。
无论如何,甄宓从此由袁家妇成为了曹家妇。
嫁给曹丕后,他们一度恩爱非常,她生下了长子曹叡和东乡公主。而素日里她的行止更是多得长辈们疼爱。
她非常孝顺,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时,和曹丕留守邺城的她听闻婆婆卞氏生病,急得一直掉泪,就算下人告知卞氏已经痊愈,她仍觉得是骗她的,称要赶去服侍婆婆,直到曹丕拿到了卞氏亲自写来的信告知已经痊愈,甄宓才不再哭泣。
她很大度,经常劝说曹丕多纳妾为曹家开枝散叶,当时曹丕还有一位任姓小妾,常与甄宓争宠,甄宓此举,越发显得她心胸狭隘、锱铢必较,最后曹丕便将其撵回了娘家,而在听闻任氏要被废时,甄宓还不惜下跪为其哀求。这等宽容贤德,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
总之,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位非常完美的媳妇。
以甄宓这等受宠和贤名,加上还生下了长子曹叡,她在曹家的地位基本上是坐稳了。然而世事就是那么无常,偏要捉弄她才算罢休。
横插一脚的郭女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这一年,在逼迫汉献帝退位后,34岁的曹丕取而代之,成了曹魏帝国的帝王。母亲卞氏自然被尊为皇太后,然而,那位处处表现完美的原配甄宓,却迟迟没有被封为皇后。
原来,曹丕的心,早已被另一个女人俘虏了。这女人便是郭女王。
郭女王比甄宓小两岁,本也是官宦人家女儿,但幼时家中遭遇变故,父母双亡,一直颠沛流离中度日,最后沦为人家婢女,又被献给曹丕。
郭女王自幼就聪敏异常,颇被父亲器重,为此给她起了个“女王”的闺名。在被献给曹丕后,她凭聪慧很快吸引了曹丕的注意,后来更是在曹丕谋夺太子之位中参与谋划。《魏书》中记载:
“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
短短数字,一位女中诸葛便出来了。就是说,曹丕最终登上帝位,郭女王功不可没。
彼时,比曹丕大五岁的甄宓,年近四十,郭女王也有了三十七岁,两人都不再是靠美貌取悦男人的年纪。这时候,郭女王的政治智慧是显得多么的突出和珍贵。
更有曹丕称帝后,后宫很快又涌入一批批年轻的貌美的女孩来,不仅那些将相大臣将女儿往宫里塞,连退位的汉献帝都将两个闺女送到了曹丕怀里。
甄宓开始陷入了清冷境地。
凄惨离世 死因成谜
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在邺城郁郁寡欢的甄宓,等来了曹丕赐下的一杯毒酒。至于曹丕为何赐死甄宓,坊间有几个传闻。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说甄宓愁肠百结中写下一篇诗作《塘上行》,诗中抒发自己的哀愁,对曹丕的薄幸似有怨恨,曹丕见之,怒不可遏,马上派使者从洛阳到邺城赐死甄宓。
但这种说法,也不怎么可信,毕竟甄宓一生妇德满分,从来也不是善妒之人,她深知自己不过一个再嫁之身,也了解当时女人的地位,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候这么放任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种说法,是称郭女王暗示曹丕,甄宓所生的曹叡,或许是前夫袁熙留下的种。曹丕信以为真,还亲自到邺城质问甄宓,不想甄宓大哭道:“你可以随意选择立谁为后,但不该如此往自己儿子身上泼脏水”。
其实这一种猜测,也有点荒唐,因为在曹军包围邺城时,袁熙已经远在幽州许久,如果甄宓怀孕,早就被看出来了;
还有一种更离谱,说是甄宓和小叔子曹植暧昧,而曹植正是曹丕最忌惮嫉妒的兄弟,加上卞夫人更是宠爱这位三儿子。所以曹丕一怒之下,赐死了甄宓。
然而这种说法更是离谱,因为曹植和甄宓那段传闻,实际不过是后人的附会和臆想罢了。曹植所作的《感甄赋》(后被改为《洛神赋》)和甄宓也没有半点关系,而是当时他正被封为甄城侯,感的是怀才不遇的甄城侯之甄。若说他最爱的女子,也是崔氏,正史中他和甄宓是没有交集的。
入葬时被羞辱
无论如何,一代美人,就这么被冤杀了。而在甄宓入葬前,曹丕却特别交代人将她的头发盖住脸面,并往她的嘴里塞满米糠等脏东西,据《汉晋春秋》里记载: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为何连一具尸体都不愿放过?原来,曹丕是担心甄宓到了地府后,向阎王告状,而如果将其面容盖住,她就没脸去见阎王了,口中塞满了米糠,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说到底,曹丕也觉得自己做的事亏心、见不得光,怕遭到报应。
当然,曾经那么宠爱甄宓的曹丕,怎么会突然憎恶起她来?不仅《汉晋春秋》中将甄宓之死与郭女王得宠联系了起来,按《资治通鉴》的说法:
“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
总之,甄宓之死,似乎少不了郭女王的掺和。
不过,因果轮回,报应不爽。虽然后来郭女王极力将曹叡视为亲儿子对待,而曹叡也投桃报李,与郭女王状似亲生母子。
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便马上追封生母为文昭皇后,为其修建寝庙。至于郭女王,据《魏略》、《汉晋春秋》所载,曹叡对生母甄宓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几次问及甄宓死因,郭女王被逼无法,质问他道:
“你生母是先皇所杀,你作为儿子也要追究他的过失吗?如今也要冤死你的后母为你生母复仇吗?”
曹叡因此起了杀心,郭女王自知难逃罪责,便自尽了。而曹叡则像当年他们对待甄宓一样,命人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但对外却宣称郭女王因病去世,而他则做到了一个孝子该做的模样,以国礼将其下葬。
无论如何,曾经光彩夺目的“三国第一美人”,就这么屈辱地离开了人间,这一点怕是她乃至所有人永远想不到的,想来临死之前,她最后悔的正是自身这副美貌吧,那样就不用被曹丕看中了。而曹丕和郭女王,生前那么担心甄宓地下告状,不知后来在阴间,有没有去跟她忏悔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