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谈何易,三覆三翻局愈奇。——清·魏源《寰海十章》中7擒7纵说的是诸葛亮了那3翻3覆是谁呢?~周愉
上册先秦部分一、 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一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二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说上[节录]难一[节录]三、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四小说干宝《搜神记》(一则)李寄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唐五代部分一、诗歌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高适诗(一首)燕歌行岑参诗(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诗(四首)蜀道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新安吏登高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二、文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文(四篇)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文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并序]钴鉧潭西小丘记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三、传奇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四、词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下册宋金部分一、词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词解连环[楚江空晚]二、诗歌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汝坟贫女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泊船瓜洲苏轼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黄庭坚诗(二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满川风雨独凭栏]范成大诗(二首)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示儿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元好问诗(一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三、文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文(三篇)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四、话本碾玉观音元代部分一、诗歌刘因诗(一首)白沟赵孟頫(一首)岳鄂王墓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二、文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三、戏曲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王实甫杂剧(一种崔莺莺待月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四、散曲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明代部份一、诗歌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李梦阳诗(一诗)秋望何景明诗(一首)鲥鱼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二、文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三、小说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戏曲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五、散曲王磐散曲(一首)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清代部份一、诗歌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顾炎武诗(一首)流转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船中曲[侬是船中生][断梗不怨风]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江干多是钓人居]郑燮诗(一首)渔家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渡江大风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阮元诗(一首)苏堤春晓二、词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解佩令[十年磨剑]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词(二首)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三、文黄宗羲文(一篇)原君顾炎武文(一篇)廉耻方苞文(一篇)狱中杂记[节录]袁枚文(一篇)书鲁亮侪姚鼐文(一篇)登泰山记汪中文(一篇)哀盐船文[附序]四、小说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窦氏黄英五、戏曲洪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近代部份一、诗歌张维屏诗(一首)三元里龚自珍诗(三首)咏史己亥杂诗[只筹一缆十夫多][九州生气恃风雷]魏源诗(二首)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城上旌旗城下盟]朱琦诗(一首)关将军挽歌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秋瑾诗(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词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三、文龚自珍文(二篇)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病梅馆记薛福成文(一篇)观巴黎油画记谭嗣同文(一篇)仁学[节录]章炳麟文(一篇)徐锡麟传梁启超文(一篇)少年中国说 大人我真的找过了。。貌似没有这个人得诗。。。。。。。。
《寰海十章》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
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
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
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寰海十章》是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
译文: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
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
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
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
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
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
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初起时,英国侵略军侵入广州,被人民武装的平英团围攻于三元里,英领事义律往救,亦被围困,经满清官吏奕山派人前往劝解,保护义律出围。作者对于当时满清政府的惧外媚敌行径极为不满,并对外国的入侵和清廷的颟顸无能怀着深切的忧虑,诗中充分流露出这种愤懑和忧国的感情。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字默深、墨生,原名远达,字良图,又字汉士,法名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湖南隆回人,魏邦鲁第二子。幼年时家道中落。6岁进私塾。9岁应县童子试,因以“腹内孕乾坤”对“杯中含太极”而使考官大为惊叹。14岁参加县学入学考试,名列前茅,被称为神童之一。
参考资料:《寰海十章》-百度百科
寰海十章(第九章)
清 ·魏源
城上战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
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
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
白话译文: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
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
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扩展资料:
1、寰海十章 其他篇
寰海十章(其一)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
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
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
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白话译文: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
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
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
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
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
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
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作品赏析:
鸦片战争初起时,英国侵略军侵入广州,被人民武装的平英团围攻于三元里,英领事义律往救,亦被围困,经满清官吏奕山派人前往劝解,保护义律出围。作者对于当时满清政府的惧外媚敌行径极为不满,并对外国的入侵和清廷的颟顸无能怀着深切的忧虑,诗中充分流露出这种愤懑和忧国的感情。
2、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3、魏源成就
著述
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 。作品结集为《魏源全集》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圣武记》
《圣武记》书中谈到18世纪西北地区穆斯林的反清起义问题。共14卷,前10卷以纪事本末体记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后4卷《武功余记》为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论述。
诗作
《晓窗》《湘江舟行》《三湘棹歌》《寰海十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源
《寰海十章》全诗:
城上战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
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
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
赏析
《寰海》组诗,凡十一首,多作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均以鸦片战争为题材。本诗所写,即是年五月,英军包围广州,清朝大员“靖逆将军”奕山不战而降的历史事实。
首句从对比角度入手,以城上城下比照来写,颇值得玩味。城上旌旗高标飘扬,城中兵力自然完整无损;然城下盟会,城上将帅却已在向敌方进行投降的交易,此便令人莫名惊诧。
次句更进一层,以形象的比喻,点出导致反侵略战争由高潮而低潮的真正罪魁。抗击外来入侵之怒潮所以突然降落萎缩,非兵民不战,实乃清廷及其大员投降政策使然。
第三、四两句写战争发生缘由与非战不可及民众齐心抗敌、勇击外寇轰轰烈烈情势。《周易·坤》云“阴疑于阳,必战。”阴气盛大,凌犯阳气,互不相让,战争必然发生。
又《坤》上六爻辞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玄黄喻指血色。“阴疑阳战玄黄色”,正揭示出英军以强兵压境,凌犯我土,我方出于自卫,被迫还击,正义与非正义所在,自是朗若白昼。
“电挟雷攻水火并”,客观再现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光辉事迹,又以自然天象,烘托渲染了民众抗击外来之寇情绪的高涨激烈,场面之可歌可泣。
第五句设一问句,笔势激转,由三、四句写抗战怒潮转写落潮。“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与发布号令的鼓号,此处代指英寇。琛珠,宝珠。海王,喻指由海路而来穷极叫嚣的敌方。
“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前句似是疑问,实为否定,后句则以愤激反语,表露了诗人极大的愤怒。在诗人看来,外寇也并非从天而降的神兵,也并非不可战胜,然清军献上降表,赔款送宝求和,此在其昏愦不抵抗策略之过。
结末二句,对满清王朝投降派之卖国求生、软弱腐朽,作了进一步的批判声讨。“全凭宝气销兵气”,不求奋发图强,抵御外侮,竟靠赔款割地来消弥兵事,这显然为舍本逐末。
“此夕蛟宫万丈明”,蛟宫喻指英军之大本营,而其万丈通明,是英军侵略者为得来毫不费功夫的收获而庆贺,抑或为清军送去的珠光宝气照亮,诗人并不作说明,然一切批判、愤慨、痛心、屈辱……尽在不言之中。“此处无声胜有声”,以此收煞,效果却比一切说明均显得更强。
通观全诗,既有对清廷昏愦颟顸的批判,也有对下层民众爱国热情的歌颂,而对下层民众的歌颂,又更加深了对上层统治者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罪行的谴责。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诗人,目睹鸦片战争中种种可耻的事实,有无限之愤激和痛心,本诗正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在艺术表现上,诗中多用典故及比喻对比手法,虽略显隐晦,然其所表露的诗人对国家命运之关切、对国是日非之痛心、对投降派卖国行径的揭露,却也清晰可见。
扩展资料
魏源的思想成就:
1、革新图强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反对侵华
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张与办法。他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一定的认识,同林则徐“民心可用”的观点相一致,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
为了有效地进行抵抗,他反对“浪战”,而主张“以守为战”。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灭来犯者。
3、推崇民主
魏源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也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他称誉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桃花源”。又说“墨利加北洲(指美国)之以部落代君长,可垂奕世而无弊”。
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统治下的当时中国,敢这样赞美没有君主和皇帝的政治制度,不能不说是很有胆识的见解。
4、赋税思想
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出“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
他指责苛重税敛,认为重税破坏了纳税人的财产,也就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彼贪人为政也,专脧富民;富民渐罄,复脧中户;中户复然,遂致邑井成墟”,“有因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余秸秷。”
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亡而国非其国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源
全诗:
寰海十章(第九首)[清]魏源城上战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
白话文释义: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
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
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
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
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
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
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扩展资料:
具体解释:
①揭竿句:揭竿,古时候人民起义的手段:"斩木为兵(武器),揭(竖立)竿为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郅支,汉朝匈奴的一个单于,汉元帝时被都护甘延寿所杀,这里也是借称。
②几获句:春秋时,秦晋交战,秦穆公使卜官占卜,卦辞有"获其雄狐"之语,被认为是"必获晋君"之兆;这里雄狐是指义律,因为他是当时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同一故事,后来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戎马陷于泥泞之中,求救于大夫庆郑,这里以庆郑比奕山,因为他给义律解了围。
③兕柙句:兕(念si),一种象牛的野兽。柙(念xia),兽笼。周遗,《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周遗即周之遗民,这里指中国人民。
④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征西南部落首领孟获,七擒七纵,终于收服了他。
⑤三复三翻:指当时满清政府对英忽战忽和,举棋不定。
⑥钓鳌句:《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又《樜遗》: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谒宰相,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为钓线?"后来诗家就常用钓鳌客来比喻豪迈有为的人。
⑦墨池句:墨池,晋朝王羲之做永嘉太守时,常临池学书,池水皆黑,称为墨池。蛟螭(念chi),都是龙一类的神物;龙处池中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意思,《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这里蛟螭是作者自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寰海十章
全诗如下:
作者:清朝 魏源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
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
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
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白话译文: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寰海十章》是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鸦片战争初起时,英国侵略军侵入广州,被人民武装的平英团围攻于三元里,英领事义律往救,亦被围困,经满清官吏奕山派人前往劝解,保护义律出围。作者对于当时满清政府的惧外媚敌行径极为不满,并对外国的入侵和清廷的颟顸无能怀着深切的忧虑,诗中充分流露出这种愤懑和忧国的感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寰海十章
魏源的《寰海十章》(城上旌旗城下盟)全诗是什么?《寰海十章》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寰海十章》是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译文: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爱国诗句近代寰海十章(选一)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2年。写1841年5月下旬英军进攻广州,清廷派往广州的“靖逆将军”奕山束手无策,竟向英帝乞降,订立了屈辱的《广州和...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有哪些社会内容魏源在谴责统治者的诗中也表述了忧时’之心说:“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巳作落潮声”(《寰海十章》),“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寰海后十首》。有些诗人在悼念阵亡将士时表达了这种忧愁哀思。王焘:在描写宁波失守时说:“天山未落匈奴胆,海岛空归将士魂”(《感时杂赋》)。王友光也通过描写爱国将士抒...
阴疑阳战成语解释【出处简介】:成语出自《周易 坤》,“阴笑拆脊疑于阳必战。”【造句示例】:在清朝时期,魏源的《寰海》诗中写道:“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
带阳字的成语阴疑阳战这个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屡见不鲜。如清朝魏源的《寰海》诗中就有这样一句:“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这里描绘了一幅城池内外战争激烈的画面,城墙上飘扬的旗帜与城下的盟誓形成鲜明对比,愤怒的浪潮正在转变为退潮的景象,而阴方则在阳方的强大...
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电子书咏史 , 己亥杂诗之《只筹一缆十夫多》、《九州风气恃风雷》、《陶潜诗喜说荆轲》、《陶潜酷似卧龙豪》、《九边烂熟登雕虫》,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15首之《兰台序九流》 3、魏源:(3首)寰海十章之《谁奏中宵秘密章》、《揖寇原期寝寇气》、《城上旌旗城下盟...
求电子版 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六册本魏源诗(二首)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城上旌旗城下盟]朱琦诗(一首)关将军挽歌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秋瑾诗(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词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三、文...
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电子书魏源诗(二首)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城上旌旗城下盟]朱琦诗(一首)关将军挽歌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秋瑾诗(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词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三、文...
清代后期有哪些代表诗人?魏源的不少诗篇,如《江南吟十章》、《寰海十章》及《后十章》、《秋兴十章》等,都是议论时事、抒写感愤的政治诗。所表达的见解,主要是在坚持中国固有传统的前提下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具有历史价值。同时,魏源的政治诗直叙胸臆,诗体也比较解放,不过诗中用典与议论偏多,有时直书其事...
因为考研需要,急需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002年版的电子...魏源诗(二首)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城上旌旗城下盟]朱琦诗(一首)关将军挽歌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秋瑾诗(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词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