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三件宝,不怕寒风扰”,三宝指的是啥?冬至到了,该吃啥?

冬至到底该吃啥?

一、南“圆”北“饺”

冬至是阳气初生的开始,为太阴生少阳,然而初生的一阳之气是很脆弱的,所以人们要保护初生的阳气。在《惠安县志》中记载:“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九,仍粘九于门。凡阳象圆,阴象方。五月阴始生,黍先五谷而熟,则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九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

意思就是午月的中间为夏至,子月的中间为冬至,阳生于子,阴生于午,冬至护阳气,夏至护阴气,圆形代表阳,方形代表阴,所以夏至吃“角”,冬至吃“圆”。俗话说:“冬至混沌夏至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由于南方天气炎热,即便是到了冬季,也不会有多么寒冷,所以南方一般在冬至吃“汤圆”,并且要把汤圆粘在门上,以迎接初生的阳气。而北方天气寒冷,所以要吃馄饨,因为冬至是闭塞的顶点,天地一片混沌,上下不通。

于是人们通过吃馄饨的方式来咬破这“混沌”的气象,让阳气顺利出现。馄饨也就是带汤的饺子,来源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是以羊肉为馅做成的饺子,因为羊肉既能抵御风寒,也能“补冬”,吃过后耳根发热,就不会冻耳朵了。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那天吃顿‘扁’,不冻耳朵不冻脸”,“扁食”也就是饺子的别称。由于吃饺子的寓意就是咬开混沌,让阳气初生,也为了“补冬”,所以吃饺子的最佳时间就是明日晚饭时,因为明日晚上十一点多,才是冬至交节的时间。

二、冬至吃黑

人居于大自然中,必须要顺应季节的变化规律,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土,分别对应着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四季脾胃。木为绿色,火为红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对应着每个季节的特征。

冬至上下闭塞,天地不通,也是万物最佳的储藏之日。冬季属水为黑色,水为液体。所以要用黑色食物熬粥。比如用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栆或者木耳之类的黑色食物熬粥,其目的就是顺应冬季水的力量。

三、冬至吃土

因为土居于四季之中,对应脾胃,所以每个季节都要“吃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老年人在远行之时,为了防止水土不服,就会带一些家乡的土,也就是被太阳晒过的“面土”,到了外地之后,用带来的土冲一杯水,喝过之后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当年唐僧取经之前,唐王就在酒杯中放了一些土,并说:“宁念本乡一捻土,莫念他乡万两金”,其实这个场景就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习俗。当然冬至的“土”并不是随便找来的,而是指“灶心土”,古人称之为“伏龙土”。

所谓“灶心土”也就是从人们做饭的灶台中敲下的土,而且必须是用柴草烧火才可以。这种土常年累月被火烧,外表焦黑,里面为黄,吸收了火的精华,正好可以压制冬季的寒湿之气。而且在五行之中,土居于中间,掌管四季。

因为土生木火金水,为四象,四象归一就为土,所以土为万物之库,万物最终都要归于土,人也一样要入土才能为安。所以冬至时,用这种土冲一杯水喝,不仅可以抵御寒气,也可以顺应季节的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