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生命的韧性超乎想象。在阿根廷蚁的群落中,约有10%的工蚁具有潜在的生殖潜力。
《昆虫生理学前沿》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当蚁后信息素浓度下降至临界值时,这些工蚁的保幼激素水平会激增50倍。
不过,它们的卵巢发育受到基因限制,只能产下未受精的雄性卵。
这种孤雌生殖的现象,在蚁科中占比约5%,就好像提前预设的应急预案。
某些蚂蚁的应急策略,实在诡谲。一个红火蚁群在蚁后死亡后,竟通过振动信号模仿邻近蚁群的“育后频率”,成功诱骗对方工蚁将新生蚁后送入自家的巢穴。
这种行为被红外光谱仪捕捉到时,就连研究者都惊叹其策略的精密性。
日本科学家在《自然·通讯》中描述了更惊人的协作机制:当弓背蚁群失去蚁后,工蚁会围绕其遗留的信息素痕迹形成决策圈。
通过触角敲击的节奏和力度,它们进行多轮“表决”,最终选择卵巢发育最成熟的个体接替职责。
这种群体决策的准确率高达78%,堪比人类委员会的投票系统。
但高度特化的蚁种,却往往面临灭顶之灾。《膜翅目研究》(2023)指出,东南亚某些行军蚁工蚁的口器完全特化为战斗形态,其卵巢发育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彻底丢失。
一旦失去蚁后,整个群落会在40天内消亡,如同被拔掉电池的精密机器。
而在亚马逊丛林的子弹蚁群中,则上演着更为悲壮的续命戏码。
《昆虫生物化学》(2021)的检测显示,工蚁会向幼虫注射含24种特殊蛋白的混合物,其中6种与哺乳动物胚胎滞育蛋白同源。
这种“时间凝固术”可将幼虫发育暂停60天左右,为培育新蚁后争取最后的机会。
这些微小社会的存亡戏剧,折射出群体智慧的深邃。
2019年,《科学》杂志的综述指出,虽然单只蚂蚁仅有约25万个神经元,但整个蚁群的协同决策能力,相当于具备900万神经元的生物大脑。
当核心崩解时,它们展现出的应变策略,既是对达尔文理论的血色印证,也暗藏着超越个体生命的进化玄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