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在水库放生“清道夫”引热议 专家谈外来物种问题

央视网消息(实习记者/夏祎琳 剪辑/王卓婕):随着多人在水库放生“清道夫”的新闻登上热搜,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再次被公众热议。外来物种能不能饲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遇到外来物种应该如何处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作出了进一步规范。

央视网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刘万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邓文洪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出售和购买异宠需注意守法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鳄雀鳝”“红耳龟”等被当作异宠的外来物种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找到售卖信息。这些异宠能不能买?刘万学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异宠时,要先确定该物种是否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物种、是否是国家重点管控的外来入侵物种。如果是,务必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违法违规饲养。此外,还需要注意出售异宠的商家是否向有关部门报备并获得了售卖资质,否则不应购买。

刘万学还提醒饲养者,在饲养异宠的过程中,不要随意丢弃、释放;如果发现自己饲养的异宠属于入侵物种,务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寻求具有处理资质的国家机构专业人士的帮助,做无害化处理。属于保护动物的,应寻求动物保护组织的协助,进行合规合法的释放和放生。

邓文洪介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出售异宠的商家需要提醒消费者在饲养过程中严禁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若随意放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轻则面临行政处罚,重则面临刑事处罚。承载这些商家的平台也有义务监督商家是否做出相应提醒。

异宠放生易造成外来物种异地扩散

刘万学认为:“异宠放生会造成一些外来物种异地扩散。”

他举例称,备受关注的“怪鱼”鳄雀鳝,就属于水生入侵物种。目前,公认的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自然传播,如水流以及某些动物本身就具有迁移能力;无意引入,如轮船或货物行李裹挟偶然带入;有意引入,如为满足农业、渔业等的生产需要、观赏需求等,将外来物种特意进行引入,从而造成物种的入侵。

物种的入侵和异地扩散,对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邓文洪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本地的相似物种的排他作用。外来入侵物种会对当地和它相近的物种进行排挤,使该物种数量、种群数量减少,甚至会导致被排挤物种的一些局域灭绝。

另一方面,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会改变生物群落中的成员结构,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邓文洪举例介绍,比如在我国比较著名的入侵物种——美国白蛾,它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我国近几年每年都会定期对美国白蛾进行治理。

异宠放生对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危害。邓文洪回忆起自己参与北京市对红耳龟分布特征和种群数量调查工作的经历。“我真的没有料到,北京市区内的水域有这么多的巴西红耳龟。治理入侵物种一定要把好异宠放生这一关。”他感慨道。

遇到外来物种,不得擅自处理

普通民众遇到外来入侵物种时,应该如何处理?邓文洪介绍,如果民众能够判断出来遇到的这个物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需要第一时间向相应主管部门进行通报,然后由主管部门进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将遇到的物种带回家饲养。

对于生活在农田生态系统或渔业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民众发现后可以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如果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或是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等地遇到外来入侵物种,需要向林草主管部门报告;如果在海边或海岛上遇到外来入侵物种,可以向自然资源部门报告。如果对上述区域判断不确定的,可以联系当地的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厅等部门。

刘万学认为,对于外来物种,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他介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规定,各部门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加强源头预防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规范引种管理。因品种培育等特殊需要从境外引进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据审批权限办理进口审批与检疫审批。二是强化口岸防控。海关应当加强口岸防控,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依法进行处置。三是加强境内检疫。县级以上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加强检疫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物种扩散传播。

编辑:阚纯裕责任编辑:于晓丹